龍泉青瓷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晉的時候,浙江龍泉地區就開始燒制青瓷,到了南宋時期,龍泉青瓷在燒制工藝和制作規模達到巔峰。龍泉青瓷以其獨有的憤青和梅子青著稱于世,晶瑩剔透,堪比美玉。龍泉青瓷的燒制工藝十分復雜,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我國的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古代龍泉青瓷的燒制工藝既是對傳統工藝的繼承,又可以推動現代制瓷工藝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現代的龍泉青瓷繼承了傳統的工藝和風格,同時在燒制技術和設計風格上有所創新。
一、龍泉青瓷的發展歷史
浙江龍泉地區自然條件優越,依山傍水,有充足的燃料、水源和便利的交通,非常適合燒制瓷器。龍泉青瓷最早出現在西晉時期,那時的龍泉青瓷制造工藝尚處在初始階段,燒制的瓷器比較粗糙,數量較少,規模也不大。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時期,龍泉青瓷的制造工藝才日臻完善。通過不斷地創新和汲取其他窯口的燒制技藝的優點,龍泉青瓷逐漸超越了越窯、甌窯、婺州窯、德清窯等。其后期經過元朝的繼承和發展,龍泉青瓷的制造工藝基本延續了下去,窯場的數量日益增多,分布范圍也日益擴大。明朝時期龍泉青瓷開始衰落,所制造的龍泉青瓷大多厚重。釉色灰暗,在胎質和釉色上都不如宋代。到了清初康熙年間,由于種種原因,龍泉青瓷的制造工藝逐漸失傳了。民國時期,制造的龍泉青瓷大多十分粗糙,品種也很少,工藝簡單,成果不是很顯著。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現代的科學技術,龍泉青瓷才揭開了神秘面紗,再次向世人展現它婀娜多姿的一面。現在龍泉青瓷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常常被作為國寶贈送給來訪的外國領導人。2009年,龍泉青瓷的燒制工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泉青瓷的發展歷史悠久,其發展歷程其實也是青瓷燒制工藝的傳承和創新的過程,沒有傳承就沒有歷史,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龍泉青瓷在我國的制瓷史上有很大的影響,是我國制瓷業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龍泉青瓷釉色光滑柔和,胎質晶瑩剔透,堪比美玉媲美。
二、龍泉青瓷胎土的釉料和配方
龍泉青瓷釉色燒制成功的秘訣與釉料和胎土的配方有關,釉料和胎土的恰當調配是龍泉青瓷發色和釉質良好的關鍵。
龍泉青瓷釉料中的氧化鐵成分經過還原反應后顏色就會變成青色,發色和釉質良好的瓷器才算成功的青瓷。釉層的好壞和釉料的細度有關,釉料太粗,燒制的溫度就得提高,色澤也不好;釉料太細,容易發生脫釉和釉內裂紋。釉料粗細控制的好壞跟制作者的經驗有關,在古代完全憑借經驗操作。釉層的好壞還和釉料的成分有關。釉料的發色主要取決于釉中鐵的氧化物,釉中的鐵在不同的溫度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還原物中氧化亞鐵多一些就呈現出黃色,三氧化二鐵多一些就呈現出青色。這里面含鐵的含量是關鍵,如果想要燒制出白瓷,就要盡量降低釉料和胎土中鐵的含量。龍泉青瓷主要呈現出三種顏色,即粉青、梅子青、翠青。龍泉青瓷的釉料中若加入了紫金土(含鐵的礦物質,一種胎、釉的著色原料),燒制出來的器物的顏色就比較淺,呈現出粉青色。
古代龍泉青釉主要分成石灰釉和石灰堿釉,石灰、鉀和鈉的含量都很高。石灰堿釉在高溫下的黏度比石灰釉高,表面更加光滑、柔和。鉀和鈉是龍泉釉中的兩種重要的成分,而這決定了釉的高溫黏度。青瓷釉的發色和胎土的成分也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青釉在高溫還原后會變成一種透明的玻璃態物質,沒辦法掩蓋胎土,所以胎的色調對釉的成色會有一定的影響。由于龍泉地區燒制瓷器的瓷土含鐵量不高。因此,古人在燒制龍泉青瓷時在胎土中加入含鐵較高的紫金土,這樣燒制出來的瓷胎白度就會降低,呈現出灰色,能夠很好地襯托龍泉青瓷的釉色。在胎土中加入紫金土還會發生化學反應,降低窯內的溫度,還能讓釉層較薄的器物的口和底部呈現出淡紫色。現代的龍泉青瓷的制造工藝既繼承了傳統手法又加入了現代的科技手段,運用現代的生產設備更加精確地配制胎土和釉料,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和控制青瓷的成色。
龍泉青瓷所用的胎土和釉料的配方是幾百年來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需要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巧。我們要不斷地學習這些經驗和技巧,同時不斷地創新,更好地把龍泉青瓷制造技藝傳承下去。
三、龍泉青瓷的制作工藝流程
龍泉青瓷之所以幾百年來在國內和國外都能享有很高的聲譽,除了它獨特的胎土和釉料的配方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驚喜的制作流程。
首先是成型。龍泉青瓷的成型方法主要是用拉胚成型法和模具成型法。拉胚成型法和模具成型法都需要純熟和高超的手工和技巧。龍泉青瓷有自己獨特的成型方法,和其他窯的成型方法有所不同。
其次是上釉。龍泉青瓷的上釉方法也很獨特,主要運用蘸釉的方法。龍泉青瓷的上釉次數比較多,一般在四到五次。龍泉青瓷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的釉層上,龍泉青瓷的釉質很厚,一般在0.5毫米到1.5毫米之間。釉層越厚,釉色越深,釉的玉質感也就越強。當釉層低于0.5毫米時,釉面就不可能顯出瑩潤如玉的質感與色澤。
再次是裝飾和裝燒。龍泉青瓷的裝飾和裝燒也比較有特色。龍泉青瓷的器行主要有瓶類、爐類、罐類、文房類等,裝飾方法有刻、劃,體現了一種自然美。古代龍泉青瓷的裝飾圖案有宗教、動物、植物、人物等。有的圖案是刀刻的,有的圖案是用竹篦劃得。龍泉青瓷的貼花比較獨特,一般先用模具壓成片,再拿泥漿粘上,花的部分一般不上釉,燒成之后呈紫紅色,紅青相配,極為鮮艷。龍泉青瓷的裝燒方式主要有泥點支燒和墊圈墊燒兩種。泥點支燒只在北宋前曾用過,從北宋起,除了特殊器物用其他墊器外,一般均用墊餅或墊圈墊燒。墊餅和墊圈分泥質和瓷質兩種。泥質的墊于修足底心,比修足小;瓷質的墊于修足底部,比修足大。現代能看到的圈足滿釉、稍露胎土的器物,也就是龍泉官窯瓷器。墊餅墊燒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燒制大件器物,并且成品率大大高于支釘支燒。
最后是燒成。燒成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燒成一般要注意窯溫和燒成氣氛兩個方面,這兩方面在龍泉青瓷的整個制作工藝中是最難把握的。窯溫的高低直接影響釉的發色和質地,龍泉青瓷燒制時的溫度一般在1200攝氏度左右。如果燒制溫度過低,燒成后的器物釉色就不會很鮮艷,達不到青瓷“類玉”的效果。若燒制溫度過高,燒成后的器物容易發生流釉粘足現象,直接影響產品的完整性,會大大降低成品率。在古代,生產龍泉青瓷要做到精確的窯溫控制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也采用了一些措施,如修高低釉等。龍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釉色品種燒成溫度均比一般青瓷釉要高一些,尤其是梅子青,必須在強還原條件下燒成,還原程度越高,制品的顏色就越青,還原度不夠會嚴重影響青色的質感。另外一個很難控制的就是燒成時的氣氛,合適的氣氛才能燒制出純正的龍泉青瓷。燒制的過程一般包括氧化、還原和冷卻三個部分。不同的窯有不同的氣氛,同一所窯不同的窯位也會有不同的氣氛。龍泉青瓷對窯溫的氣氛很敏感,如果在還原的時候氣氛發生太大的波動,就會影響釉色的成效。現代的青瓷制作所用的窯有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使用煤氣和電,不再像以前的燒柴窯,能夠很好地控制溫度和氣氛。
以上就是龍泉青瓷的燒制過程。在龍泉青瓷燒制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胎土和釉料的配方外,還要注意溫度、氣氛、成型等方面的問題。
結語
龍泉青瓷從產生至今,在器物造型、裝飾手法、燒制工藝和審美情趣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龍泉青瓷享譽海內外,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所以,我們不能遺失這種優秀的青瓷制作工藝,一定要把它挖掘出來并傳承下去。我們也必須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問題,努力挖掘傳統制瓷工藝的技術和方法,并結合現代技術彌補傳統制作工藝的缺陷,不斷地提高龍泉青瓷的質量和產量,不斷使用新的技術和創造新的產品種類。相信龍泉青瓷的制作工藝一定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并且發揚光大。